北京“大冰箱”有新家了!
2024-11-21据《北京晚报》报道,前不久,有“京城第一大冰箱”之称的北京西南郊冷库整体搬迁。这座46年的老冷库曾为无数北京市民的餐桌提供保障,如今已在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安下新家。此次搬离的北京西南郊冷库,搬入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均由北京建工匠心打造,一场相隔半个世纪的搬迁背后,是集团始终坚守在北京及周边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沿,守护首都市民餐桌上“鲜味”的“初心”和“使命”。
9月最后一天,位于玉泉营桥西的北京西南郊冷库落下大幕。有七层楼高、最高处有38米的老冷库,容量达6万吨,市场供应份额一度达到北京市的70%左右,是城市生鲜保供方面的重要支撑。如今,这个“大冰箱”已整体搬迁到位于朝阳区黑庄户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继续为首都“菜篮子”提供保障。流通中心三楼整层是西南郊冷库的承接区,近200家老商户已在这里安家。
此次搬迁,市场方面特意将西南郊冷库一座1:200的沙盘模型搬了过来,给大家留些念想。“大门在这,还有过街天桥。”“当时我的摊位就在这里面。”……在承载着市场记忆的沙盘前,人们驻足拍照,言语间尽是回忆。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目前的冷库库容有1万吨,早已被各家商户“争抢一空”。据了解,流通中心南侧的空地上,二期项目将规划建设10万吨规模的冷库,更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北京西南郊冷库由当时的国家商业部投资,北京建工承担施工任务。工程选址右安门外郑王坟北侧,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由冷冻机房、急冻间、高温库、低温库、制冰间及办公楼组成,主库地上7层,地下1层,单体库容1.5万吨,总冷藏量4.5万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食品冷冻厂。按当时的城镇人口总数计算,北京人均占有冷藏商品量10公斤中有4.5公斤由西南郊冷库提供。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其在城市功能和民生服务方面的作用可见一斑。
施工中,面对蒸发排管面积大、质量要求高的考验,北京建工建设者严把质量关,改进了顶、墙排管常规试压方法,20米长的蒸发排管组装后,经过水槽浸泡检漏,吊装上位,一次试车投产成功,有效兼顾了质量和效率。冷库工程共分三期,从1974年10月至1983年9月相继开工。1978年,北京西南郊冷库一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建成投用,见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折射出北京市民生鲜菜篮子的变迁。
同样由北京建工承担施工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总建筑面积超60万平方米,是亚洲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包含交易展示区、理货配送区、智慧商服区、数据中心区、应急储备区等五个主要功能区,于2021年正式竣工交付。工程选址紧临通马路,处于京津、京沪、京哈、五环、六环等交通要道范围,致力打造承担首都农产品安全供应和应急储备职责、具备现代化承接能力的全市型农产品配送枢纽。
施工中,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实施了当时北京在施工程中面积最大的“跳仓法”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了超大体量底板混凝土浇筑。在结构施工阶段,项目团队运用专业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准确实施了水平滑移吊装施工,有效保证了钢骨柱的安装效率。
“从北京建工搬到北京建工”,每个家庭,每张餐桌,每一份新鲜的食材,都有北京建工人一如既往的守护!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官方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策划:北京建工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