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北京建工使命必达

2025-10-14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一间特别的教室“火”了:7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70余个开课日累计培训学员超1万人次。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高校师生等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最新的课程预约,已排到了一个月以后。

 

这是由北京建工承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主题教室(以下简称“京华实践主题教室”),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华实践主题教室位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礼堂,该礼堂始建于1956年,建筑年代久远,改造难度大,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拆除、加固、装饰装修等,且工期较短,对北京建工建设者来说,挑战巨大。

 

汇智 · 破难题

 

京华实践主题教室是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首都“第一教室”,北京建工坚持首善标准,提高政治站位,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集结建筑工程总承包部、建研院、装饰集团等多家单位,组建了一支精干团队,同时第一时间在施工现场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选用一批曾参与重大政治工程建设、经验丰富的工匠班组,在24小时内便完成了临建搭设以及首批材料、机械设备入场。

 

▲礼堂首层大厅改造前

▲礼堂首层大厅改造后

 

按照初始设计,改造后的礼堂首层大厅呈现一幅长11米、高3米,集中展现“京华气象万千”的主题画作。但两根自重1.5吨、间距4米的柱子矗立在主题画作前方,影响了整体观感。“能否把它们拔掉?”在设计施工协调会上,项目团队大胆提出这一想法。随之带来的挑战是柱子拔掉后形成跨度12米的空间,不仅要充分保证拔柱后的结构安全性,还要确保整体工期不受影响。

 

 

为此,项目团队先事虑事,充分做好拔柱前后结构受力模型的搭建,经过30余次受力模型调整、上百次测算验算后,得到了一个最为安全、可靠、精准的受力模型和加固方法。单凭这一项,就为设计和论证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托梁拔柱”顺利实施,项目团队提前7天圆满完成加固施工,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聚力 · 筑精品

 

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认真落实“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工作总要求,从拆除施工到结构加固,从装饰装修到成品保护,以“全局视角”统揽施工步骤,用“绣花功夫”雕琢每一处细节。

 

改造过程中,仅结构加固施工就涉及构造柱、扶壁柱、碳纤维等多种加固方式方法,运用材料繁多且工艺复杂。

 

 

项目团队以“托梁拔柱”为节点,同步进行大堂柱基优化、台阶内推、天花板升高等一系列配套施工,优选金磨石、美砼板等材料,确保实现“庄重、典雅、朴素、大气”的建设目标;以匠心诠释建筑美学,围绕施工工艺、空间线条、材料溯源、成品保护、文化展示等提出160余项品质提升措施,用过程精品保交付精品;以“穿透式管理”赋能班组高质量履约,选用讲政治、会看图、懂材料、控质量的干练班组,创建“全流程化”工作机制,通过“一站式”交底、“任务清单+责任矩阵”双保险等措施,充分发挥项目员工的干劲、闯劲、钻劲。

 

育人 · 传匠心

 

作为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的年轻队伍,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创建“思想铸魂、文化浸润、岗位练兵、创新攻关”的育才机制,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精气神,邀请全国劳动模范王广和讲授“开工第一课”,特聘其为项目顾问,指导现场施工,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施工每一道工序,同时邀请集团内部设计、加固、装修、机电、安全、数智等领域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队,护航施工全过程。在这个充满激情与创新精神的攻坚战场上,“决战决胜、不辱使命”早已成为全体建设者的自觉行动。

 

 

此外,项目团队大胆实施分区管理模式,区域负责人统筹范围内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施等各项工作,大力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在高效履约的同时,使青年人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绣花功夫焕新颜,工匠精神不一般!”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老师再次走进礼堂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红心向党、匠心报国,在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中,北京建工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感悟思想,用创新理论指引实践,以实干实绩诠释首都国企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加压冲刺四季度,

  奋力打好“收官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官方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策划:北京建工党委宣传部

最新消息

我们不仅仅是建筑工程承包商,我们更致力于成为城市建设综合服务提供商。

建楼育人是我们的企业宗旨,我们努力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