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北京建工靠得住!”这张人民日报头版照片背后的生命竞速

2025-08-05

断路的一边,是塌方的道路、损毁的桥梁、受困的群众,另一边,是穿着工装、操控机械、逆行冲锋的铁军队伍。紧要关头,“逢”的、“遇”的是难啃的硬骨头,而北京建工的企业精神,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

 

与时间赛跑,与受困群众心连心

 

7月27日,北京的雨势持续渐强,北京建工国建集团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统一部署,按照怀柔区委区政府的指令,第一时间组织精干力量,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部和多支抢险队,迅速行动,展开抢险救援工作。国建集团市政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严松带领其中一支抢险队,火速赶赴受灾较为严重的琉璃庙镇。

 

 

234国道作为沿线多个村庄出行的主要道路,因强降雨出现塌方断路,严重阻碍了抢险救援工作的推进。严松调度挖掘机和铲车,沿234国道艰难地推进,遇到山体滑坡堆积的土方、巨石以及河道漫涨带来的泥沙,他们就开足马力,将一个个“拦路虎”全力清理。面对坍塌的路面,抢险队就地取材,修筑临时道路,确保通一点就往前进一点。在推进途中,正遇到消防队解救受困游客,但由于桥梁损毁,难以渡河,严松当即调度挖掘机协助渡河。“我们在和时间赛跑,绝不能停下脚步。虽然道路中断了,但我们与受困群众的心一直是连在一起的。”带着这样的信念,严松同其他抢险队齐心协力,最终打通234国道琉璃庙镇至崎峰茶村段8.7公里通路及其他支线道路,为救援车辆通行和物资运输提供了基础保障。

 

10小时架起应急桥,打开“生命通道”

 

工作中的严松,总是默默无闻的,但在抢险救援的一线,他却化身“铁人”,哪里最紧急,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北京“23.7”特大暴雨时,严松临危受命,带领项目部全体党员干部驰援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参与三村一路(炭厂村、下苇甸村、丁家滩村、丁家滩环路)的抢险救灾工作。他带头跳入淤泥,指挥操作机械、人工搬运断树和石块,出色完成道路清淤以及玫瑰园路灾后重建工程,赢得了当地政府部门和村民们的高度认可。这次怀柔、密云的汛期险情,作为“抢险老手”的严松,更是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

 

 

因持续强降雨,河水暴涨冲垮了双文铺村与外界联络的唯一道路,导致村民和游客被困。在指挥部统一调度下,严松带队赶到现场,接下了辅助主力队伍完成搭桥的任务。这条宽30米的河,水深已经齐腰,且洪水裹挟着泥沙奔涌,为架桥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为保障搭设过程中的稳定,严松安排两台挖掘机相对布置,两条挖掘机臂伸直连接到一起,形成了横跨河流的一堵墙,为桥梁搭设做可以支撑的后盾。随着塔桥的推进,在对水流趋势进行研判后,严松将一台挖掘机撤离出来,用于运输材料,另一台挖掘机则继续做支撑。夜幕降临,无数探照灯照亮河水中的抢险队,更点亮了受困群众的平安路。经过近10小时的鏖战,应急桥搭建完成,为数百名受困群众打开了“生命通道”。

 

 

通桥后,一位游客拉着抢险队员的手说:“我是退休的建工人,我就知道北京建工靠得住,一定能带我们出去!”架桥的照片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作为亲历者的严松既感荣耀又觉责任重大,“我会把这张报纸珍藏好,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早点把路修通,村民就能早点吃顿热饭

 

其实,在搭建应急桥的当天,严松一直是“双线作战”状态。他的另一条工作线是全力抢修受损严重的崎西路,这条长4.5公里的乡村路,是救援部队转移崎峰茶、大北湾、兰旗栅子、西台子等四个村庄受困群众的关键。严松以最快速度组织10台设备赶赴一线,可到达现场后,这位“抢险老手”心里也打起了鼓——多处道路损毁,原有道路的位置变成了新的河道,整个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时间就是生命,不能按原有路线修,那样来不及,我们要重新规划一条临时道路。”严松和队员们抓紧在河道内埋设管道作为临时的导流管涵,让道路跨过河流,并在河道中堆积的砂石上迅速推平,形成一条临时路,大大提高了抢通的速度。当天下午5点,修建的临时道路就推进到了大北湾村,眼看着村里的群众在孤岛上焦急地等待,严松再次给大家打起气来,“我们再加把劲,早点把路修通,大家今晚就可以早一点到山下吃顿热饭,睡个好觉”。一声声鼓舞,一份份期待,道路终于抢通了。严松马上安排抢险队员开车将老人和孩子先行送往崎峰茶村的摆渡车站,随着救援部队的到来,受困群众很快被安全转移。

 

 

战斗还没有结束。根据抢险的进度,严松又调配增加了5台机械,并鼓舞大家发扬北京建工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彰显铁军本色。越往前,道路损毁越严重,施工难度越大,但是每打通一处,看到救援队和医疗队带着群众撤离,严松和队员们心里就能松一口气。7月30日晚上,抢险队终于推进到西台子村,看到村民都安然无恙,严松笑得特别开心,“没有比现在更踏实的时候了”。

 

 

截至8月4日,怀柔琉璃庙镇自然村主要道路的清淤工作已基本完成,严松和队员们在完成清淤工作后,又对道路破损区域的回填情况进行了排查。“现在抢险工作已经完成了,但只要有需要,我们便义不容辞。”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亮出了对初心的坚守,亮出了对使命的担当。

 

 实干担当,使命必达! 

哪里需要,

  哪里就有北京建工铁军的身影!

 

本文图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建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策划:北京建工党委宣传部

最新消息

我们不仅仅是建筑工程承包商,我们更致力于成为城市建设综合服务提供商。

建楼育人是我们的企业宗旨,我们努力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